最近新電影《名偵探皮卡丘》已經上映,也造成許多討論。許多家長也都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到電影院看這部「連爸媽也熟悉」的卡通電影。不過最近國外一項研究指出,小時候喜歡玩「神奇寶貝」遊戲的人,長大後的腦子其實跟別人不太一樣!
來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(UC Berkley) 和史丹佛大學 (Stanford) 的研究人員發現,那些在童年時代,曾經玩過夠多神奇寶貝遊戲的人,他們的大腦似乎已經開發出一個區域,其中就包含了神奇寶貝角色的「記憶觸發器」。
這項研究包含了11名「經驗豐富」的遊戲玩家和11名「菜鳥新手」神奇寶貝玩家,這份研究本週也在《自然雜誌》上刊登發表。「經驗豐富」的群體是那些在5到8歲時,就開始玩神奇寶貝遊戲,曾經停止,並在成年後的某個時刻又開始玩遊戲的人。「菜鳥新手」則是很晚才開始玩遊戲的人。
兩組人都在看著神奇寶貝圖像,及其他動物圖片時進行了磁振造影 (MRI) 掃描,由傑西戈麥斯(Jesse Gomez)領導的研究小組注意到,當有人要求他們回應關於「神奇寶貝角色」的圖像時,大腦中有一部分稱為「枕顳溝」(occipitotemporal sulcus)。而同時,新手沒有對那些神奇寶貝照片表現出類似的反應。
「我們發現童年時代玩神奇寶貝的人,與那些沒玩過神奇寶貝的人之間存在很大差異,神奇寶貝專家們不僅在視覺皮層中為神奇寶貝開發了一種『獨特的大腦表現形式』」戈麥斯說。根據調查結果,反覆暴露某個東西,可能會在我們的大腦中留下持久的記憶痕跡。但是,這些路徑靠觸發器重新浮上檯面。而在這項研究中,所謂的觸發器就是任天堂遊戲機上的神奇寶貝遊戲。
TEEPR巴黎小鹿編:所以是記憶力會比較好的意思嗎?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