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行為就是資源有限、欲望無窮,在有限資源下如何分配花用比例是每個人需要取捨的課題。有鄉民列出生活必須的「食、衣、住、行」4大要素,討論在手頭緊的當下哪個類別最不能省,而大家不約而同指向同一個答案。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pakutaso。
一位鄉民在PTT女版提問:「食衣住行哪個是再窮都不能省的?」原PO認為食、衣、住、行分別有其重要性,「吃飯皇帝大、人要衣裝佛要金裝、住得安穩睡得舒服、通勤上班往返各地」,不過預算有限的前提下當然無法都砸大錢享受。原PO個人的排序為:住>食>行>衣,好奇大家認為哪一項是再窮都要捨得花錢的類別。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pakutaso。
底下網友分享自己的排序:「住包括買好用家電的話,我會把大餐錢省下來」、「住,幸好我房間大;再來是衣,個人喜愛新鮮感」、「行>住>食>衣,車子加油保養都必須的;住一定要安全」、「全部都不能省,小孩才做選擇」、「窮到一個程度全部都可以省的,你覺得不能省是你沒窮過」、「住,再怎樣都想住安靜的地方」。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pakutaso。
不過最多票獲勝的類別就是「食」,畢竟民以食為天,不先填飽肚子、顧好身體,其他類別再好也沒用:「食絕對不要省」、「食,沒錢的人最怕生病,生病大部分都有營養不均的因素」、「當然是吃啊,不吃會餓死耶」、「食,省掉健康最後花大錢上醫院不值得」、「食,出社會才發現我以前根本都沒好好吃飯,長期營養不良」。食、衣、住、行,你會怎麼取捨排序呢?
翻攝自PTT。
確實為了省錢犧牲健康是本末倒置,小編高中時捨不得買單價較高的日拋隱形眼鏡,長大一點才體會到省了隱形眼鏡的小錢,恐怕要花更大筆錢治療眼睛。一位24歲男性在外打拚工作,為了節省開支而三餐吃泡麵,3年後回到家鄉找大醫院檢查,才驚覺差點輸了健康。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xframe。
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在節目《醫師好辣》分享個案。24歲的男病患為了省錢三餐吃泡麵,就這樣度過3年,長期下來導致便秘問題。到醫院主動要求陳醫師幫忙照大腸鏡,陳醫師表示30歲以下的年輕人很少主動提議檢查。
翻攝自YouTube,下同。
結果大腸鏡一做不得了,陳醫師發現年輕男子的大腸裡有3顆息肉:「在20幾歲,這是很少 (見) 的。」其中還有一顆長到3公分大,醫師以電燒器處置切除,檢驗後發現已經有「分化異常」。陳醫師解釋:「已經快要接近大腸癌的息肉,可能再過半年或一年,他就會變大腸癌。不過他非常幸運,至少有來做基本的檢查把它切掉。」
陳醫師也提醒有時候小症狀一拖恐演變成重病,例如「便祕太久可能是大腸息肉、大腸癌;胃食道逆流變成巴瑞特食道、食道癌;脹氣太久恐釀消化性潰瘍、胰臟癌」。
主持人五熊也提問:「太久的定義是多久?」陳醫師解釋:「超過2年以上反而不要緊,因為惡性的東西很少超過2年沒變化。」陳醫師說明如果突發症狀持續3個月到半年左右沒解除,就要特別小心。
好像只有「行」可以省,多走路沒關係XD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