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肠癌从2006年后,连续14年成为「10大癌症」之首,患者每年都在快速增加,也有年轻化的趋势,但及早发现、赶紧治疗的话,存活率还是有的。那大肠癌初期究竟有哪些症状?对此,营养师李婉萍也在脸书替网友解惑。

示意图,图片来源/pexels
李婉萍列出7点,包括「便中有血或黏液」,很多人以为是痔疮而不以为意;「排便习惯改变」,出现便秘及腹泻、或2种交替发生;「大便型态改变」,粪便变得细小;「长期腹部不适」,如痉挛、胀气或疼痛。
再来,最后3点为「常有便意感」,但排便时总觉得没排干净、「贫血、虚弱或疲劳」、「体重莫名减轻」。

翻摄自脸书
接下来,来看引发大肠癌的诱因有哪些吧?艺人猪哥亮、贺一航、漫威英雄《黑豹》男主角查德维克博斯曼和余苑绮,都因大肠、直肠癌病逝,唤起外界对于该疾病的重视。在许多人的印象中,这无非与喜吃红肉、体态肥胖、家族基因、有抽烟及酗酒习惯等有关,但家医科医师陈欣湄却在《健康2.0》分享,自己有位病人,上述条件都没有符合,却还是罹患大肠癌。

示意图,图片来源/thesurgicalclinics
陈欣湄表示,这名40多岁、身材微胖的女病患,已经罹患大肠癌第4期,她很常问自己到底做错什么?明明很少吃红肉、加工的肉制品,也不会抽烟、不会喝酒,问到最后才发现,原来女病患「每天一定会喝1至2杯的含糖饮料」。

翻摄自YouTube,下同
陈欣湄解释,糖跟癌症有无关连,这问题被讨论很多年,首先当过度摄取精致糖时,可能会让身体潜在的癌症问题会爆发;再来,若大量摄取高度的精致糖,身体的血糖恐过度增大,引发「胰岛素阻抗」,它本身与癌症是有关联性的;最后一个就是,常吃高糖制品容易让脂肪堆积,导致身体慢性发炎,以上状态也与癌症相关。

陈欣湄回忆,当跟女病患建议「改掉高糖饮食」时,对方却回「不是每个人都是吗?」或许大家已经习以为常,才会认为喝含糖饮料没什么。

陈欣湄建议,往后在买手摇饮时,「可以把原本习惯的糖减到两成」,慢慢克服高糖问题,减少糖引起的并发症或其他身体风险。
多留心准没错!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