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你有去過歐洲,一定會覺得當地的建築實在太美,相比之下,台灣就遜色很多。一名赴深圳工作的台灣網友「會說話的貓」就在小紅書上以「為什麼台灣的房子醜陋老舊」為題發文,訴說自己的看法。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原PO表示,部分中國遊客到台灣後,常常大失所望,認為街道建築太老舊,就像上個世紀,台北則宛如三線城市,而台北以外的地方,好比十六線城市。至於原因為何? 原PO指出,很多網友說,因為台灣土地私有制,雖然沒有錯,但講得不夠詳細,「為什麼私有制會讓建築破舊呢?放入一些時代背景,更能理解。」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首先,原PO列出第1點,「台灣經濟高速發展期,美學與都市規劃觀念仍未普及」,台灣經濟高速發展期約在1950至20世紀末,許多建築都在那時建起來,強調經濟與實用,建築美學、市容規劃相關概念還沒普及,加上受過日本美學,又不知道從哪被西方巴洛克的美學影響,事實卻是一隻半解,「既沒有日本的整齊劃一,更沒有巴洛克的歐式美感,加上台灣特有的鐵皮屋、加蓋、招牌」,城市如同各種大雜燴。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原PO指出,第2點為「土地私有制,翻新難度高」,由於台灣的土地是私人的,不能強迫人民進行翻修,須經過所有住戶同意才能進行,政府和屋主協商需要時間,一來一往,所以速度相當緩慢;再來,除非房屋破舊到不行,不然居民對翻新很無感,因為不願意將生活空間挪出一點當作公共空間,怕影響到房價,與其補修外部,不如裝飾內部。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最後,原PO強調,台灣不是沒技術或沒錢翻新老屋,近幾年的新建案,很符合大家對於現代都市繁榮的想像,而是經濟高速發展後,留下一堆高齡老屋,私有制導致政府翻新節奏緩慢,也因為新建案的限制,居民的意願普遍不高。
示意圖,圖片來源/pexels
不少人看完文章後,都覺得心有戚戚焉,直呼「這個問題我覺得很難解決,鐵皮屋或加蓋鐵皮屋真的挺醜的,但政府也不解決」、「舊房子打掉翻修會得到比原本小至少3分之1的新房,因新建築法規的公設比非常高,很多人寧可選擇破舊但寬敞的大房,也不要又小又窄的新房」、「舊不是問題,台灣的問題是破,舊是自然現象,破是年久失修,是不作為的結果」。你認同原PO說的嗎?覺得根本原因是什麼呢?
圖片來源/小紅書
台灣有些建築真的待加強...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