緬甸3月28日發生7.7級 (芮氏規模8.2) 強烈地震,第二大城「曼德勒」接近震央,有8成建築物倒塌,死傷慘重,首都「奈比多」也難逃一劫,有超過1700人喪生、數千人受傷。沒多久,太平洋島國東加王國附近,又發生規模7.0地震,一度發布海嘯警報。許多人都擔心,台灣最近是否也會地牛翻身?對此,中央氣象署地震中心前主任郭鎧紋也出面解釋了!

翻攝自路透社
根據《東森新聞》報導,郭鎧紋表示,2024年發生100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,其中有10起達到規模7,每個月平均會發生8起規模6以上、一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;但今年從3月21日到3月30日之間,僅僅10天,就出現10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,其中兩起超過規模7的地震,比過去高出3倍,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。

翻攝自共同社
郭鎧紋補充,就連過去比較少發生地震的中洋脊,近期也出現異常活動,尤其冰島附近,有特別多規模5左右的地震,原因跟板塊活動加劇有關聯,也可能影響到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地震機率。
至於這幾次的大地震,是否會波及到台灣?郭鎧紋提到,台灣這幾天完全沒有動靜,但地震之間的能量傳導,有時候可能延後發現,比如:1月7日發生的西藏南方規模7.1的地震,兩週後嘉義、台南一帶,就發生規模6.4的地震。

玉井區文化大廈梁柱爆裂及加固,翻攝自台南市政府
郭鎧紋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,強調就算未來幾週沒有顯著的地震,大家應隨時保持警戒,例如:國人很常到日本旅遊,若目的地是北海道,建議出發前,要留意當地是否有對千島海溝發出警訊;目的地是四國的話,就要關心南海海槽的動向。
然而,日本作家竜樹諒曾出版一本名為《我所看見的未來》的書籍,內容提到,日本7月5日將發生史無前例的大地震,書中寫下「日本與菲律賓中間的海底裂開,導致了巨大的海嘯,日本4分之1被淹沒,規模超過311大地震,2025年災難之後,夢中我所看到的是人們迎向光輝的未來!」

翻攝自網路
不過,郭鎧紋稱,聽起來很不科學,且日本氣象廳一直都有關注千島海溝與南海海槽的變化,也曾說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的機率是75%至82%,目前沒有提出巨大地震注意的特殊警報,希望民眾相信比較科學的預測。
沒曾想,印尼也傳出地震,規模為6.0,震源深度為10公里,屬淺層地震,令大家人心惶惶。

示意圖,翻攝自pexels
根據《Volcano Discovery》報導,東努沙登加拉省西松巴縣附近,3月31日深夜11點54分,發生有感地震,震央位置靠近人口約3.5萬人的坦博拉卡 (Tambolaka) 市,該地距離市中心約93公里。

翻攝自USGS
據歐洲地中海地震中心 (EMSC) 與「RaspberryShake」地震公民網絡的數據,震度同樣測得為規模6.0;不過,法國地震監測機構「RéNaSS」則測得規模為5.7;至於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則顯示,地震的規模達到5.6,深度僅28.5公里,屬於極淺層地震。

翻攝自Volcano Discovery
本次地震震源淺,專家認為,是屬於「中等強度」但對局部社區可能造成擾動」的類型,居民普遍感受到晃動,雖未傳出重大災情,但事發時為深夜,許多民眾都已睡去,恐有室內物品掉落、玻璃破裂等輕微損害。事後,印尼氣象官方指出,暫時沒有海嘯威脅。

示意圖,翻攝自pexels
地震真的來得猝不及防...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