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气候变迁影响,极端气候也更加明显,气温不断攀升就是其中之一。近几年来,世界各地传出热浪的机率越来越高,台湾也饱受高温威胁,人的身体若是无法调节高温,就会有热伤害产生,「高温假」的议题在国内也已讨论多年,如今终于有所进展。

根据媒体《东森新闻》、《中时新闻网》的报导,中央气象署在2018年6月15日开始发布「高温资讯」,只要地面最高气温上升至摄氏36度以上,依据观测或预测的气温高低与延续情形,就会发出黄灯、橙灯、红灯3种等级警报。

然而目前台湾《气象法》对灾害性天气定义中,只有包括台风、大雨、豪雨、雷电、冰雹、浓雾、龙卷风、低温、焚风等天气现象,并没有包含「高温」。但随着全球暖化加剧,36度以上的极端高温已不罕见,因此气象署正在研拟修法,将高温纳进《气象法》。

不过「高温假」是否真的能实施?气象署署长吕国臣表示,气象署的职责是要提供客观环境数据给各行各业,放假与否并非气象署的权责。气象署预计最快今年底前就会将高温纳进《气象法》草案送交行政院,未来高温特报发布后,地方政府将可依法启动应变措施,像是订定防晒、降温或缩短工时等相关措施。
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