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歡台灣傳統小吃的人一定對「鼎邊趖」不陌生。當你跟老闆點餐時,都是說「我要一份鼎邊ㄘㄨㄛˋ」嗎?沒想到這個常見的唸法居然是錯誤讀音,一位網友看到課本上替「鼎邊趖」標示的注音才知道自己講錯30年。
示意圖翻攝自icook
一位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分享課本上的文章,詩人方群用畫面感十足的短句描寫鼎邊趖的製作過程。原PO發現課本標示的注音並非鼎邊「ㄘㄨㄛˋ」,而是鼎邊「ㄙㄨㄛ」。這個冷知識引起底下網友討論:「從小到大念錯了30年」、「我也讀鼎邊ㄘㄨㄛˋ,還是台語沒爭議」、「過去都有邊讀邊,但看到也有人寫『銼 (ㄘㄨㄛˋ) 』」、「可以的話建議用台語唸它原本的名字」。
翻攝自Threads
根據教育部《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》介紹,鼎邊趖是「以麵糊在熱鍋上急敷,隨即將薄糊取下,切成長條狀,再加入蔥、薑、魷魚、香菇、金針、肉等煮熟」的一種小吃。台語唸法是「tiánn-pinn-sô」,另有網友補充:「字面意思為在鍋邊扭來扭去,源自小吃的製作方式。」
示意圖翻攝自icook
「趖 sô」這個字在台語其實蠻常見的,比如說動作慢吞吞、拖拖拉拉,就會被長輩唸「你真𠢕趖 (tsin gâu sô) !」趖還有另外2個意思,分別是描述「蛇、蟲類爬行的動作」和「閒蕩、遊蕩」。家裡講台語的人有聽過「趖」這個講法嗎?
翻攝自《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》
有些在地特色美食是外地人沒吃過也沒聽過的。一名網友到新竹一間小吃店用餐,見到菜單上一道叫「粉沯」的小菜,非常感興趣卻不會唸「沯」這個字,大家知道它的正確讀音是什麼嗎?
示意圖翻攝自ambassador hotels
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《爆廢公社二館》上表示,他到新竹城隍廟附近一間小吃店用餐,發現菜單上有一道名叫「粉沯」的小菜、一份70元,店家還特別註明是推薦菜色,讓他非常感興趣,想要點來嚐嚐,卻尷尬不知道「沯」這個字怎麼唸。
翻攝自臉書《爆廢公社二館》
問題拋出後,在地人紛紛熱心解答:「與強同音,粉腸的意思」、「ㄗㄚˊ,台語唸ㄑㄧㄤˊ」、「粉ㄑ一ㄤˊ」、「『粉沯』就是『粉腸』,沯的讀音是『ㄗㄚˊ』或『ㄗㄢˇ』,台語讀音是『ㄑㄧㄤˊ』」。還有老饕分享粉沯的口感:「一圈一圈QQ的,不錯吃」、「QQ的,沾醬蠻好吃」、「腸衣裡面包瘦肉加太白粉漿」。
翻攝自網路
事實上,「粉沯」是新竹獨有的隱藏版小吃,粉沯就是粉腸,以太白粉和里脊肉灌進豬腸衣,再用大火蒸熟、放涼製成。根據《TVBS》報導,「沯」是取新竹台語腔借字而來,才會有了新竹對粉腸的特殊叫法,而「沯」字是沖水的意思。
翻攝自臉書《新竹大小事》
我都直接唸 ㄙㄜˊ XD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